文化藝術
澳門公共圖書館創建於1895年,隸屬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由14間公共圖書館, 1間西文古籍圖書館、1輛流動圖書車和澳門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組成。澳門公共圖書館供借閱的紙本或電子資料逾百萬冊(件),當中包括一般書籍、報章、期刊、文獻、影音資料及各類電子資源等,涵蓋各個學科領域,藉以滿足大眾對社會、教育、資訊或休閒等多方面知識的需求。
澳門公共圖書館以本澳的利益為基礎,致力為社會不同層面的市民提供各項完善的資源與服務,並積極推廣本地閱讀風氣,鼓勵及培養全民主動學習,讓閱讀融入生活。
此外,執行法定收藏制度,蒐集、組織、保存及推廣利用澳門地方文獻,建立澳門總書庫也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任務,其中澳門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為本澳出版者提供國際標準書號(isbn)、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和國際標準錄音錄像資料代碼(isrc)申辦服務,並開發了“澳門出版物數據庫”、“澳門出版者數據庫”,在保存及管理本地出版資料工作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澳門公共圖書館長者版網址為。
有關公共圖書館分館地址及開放時間情請見網址:。
有關流動圖書車停泊地點及服務時間詳情請見網址:。
電話:28567576 / 28377117
資料來源:文化局
澳門博物館是一間展示澳門歷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館,館內的展品以其豐富和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展示數百年來澳門的歷史變遷,講述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門和平共處的生活。
博物館的一樓展區介紹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到達澳門之前各自的發展歷程、澳門的早期歷史、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以及在此之後的數百年間逐漸形成的澳門文化。二樓展區從不同側面展示澳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再現昔日澳門民間日常生活的場景,尤其是澳門人的休閒娛樂、宗教儀式和民俗慶典。三樓展區展示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特色,同時介紹以澳門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和藝術品。
澳門博物館坐落在澳門著名的歷史遺跡大炮台之上。大炮台於十七世紀初由耶穌會會士興建,在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一直是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大炮台長期列為軍事禁區,直至1965年軍營改建成氣象台之後才開放為旅遊區。大炮台地處澳門半島的中心地帶,登上大炮台,整個澳門城區盡收眼底。大炮台西側緊鄰澳門另一處著名歷史建築——大三巴牌坊(聖保祿學院和聖保祿教堂遺址)。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大炮台和大三巴牌坊是構成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和遺跡。
澳門博物館於1998年4月18日落成開幕。博物館樓高三層,其中兩層建於大炮台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層由原氣象台的地面建築改建而成,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築風格和地貌特徵。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下午5時30分停止售票), 逢星期一休館 (逢公眾假日照常開館)。
逢星期二及每月15號對公眾免費開放。
公眾入口:
澳門博物館前地(大炮台)
電話:2835 7911
傳真:2835 8503
電郵:info.mm@icm.gov.mo
網址:
傷殘人士入口:
炮兵馬路大炮台南門
電話:8394 1204 (接待處)
傳真:2875 2756 (接待處)
特殊服務:
傷障人士參觀澳門博物館可以經炮兵馬路到達大炮台南門,門外設有停車位。南門通道設有升降機以方便傷障人士上落大炮台花園及進入澳門博物館內參觀。
如需任何協助,可向保安員提出,或致電本館接待處,電話:8394 1204。
大堂售票處備有輪椅,供傷障人士或有需要人士免費借用。
傷障人士團體來澳門博物館參觀,可事先預約,電話:8394 1218(梁小姐)。
資料來源:文化局澳門博物館
塔石藝文館於2003年12月5日啟用,由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的行政長官崔世安和日本著名設計師福田繁雄主持揭幕儀式。
該館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用以舉辦視覺藝術展覽和各類文化活動,展示面積約為400平方米,由前後兩部份組成,中央部份為透光的中庭設計,之間以梯級相連。前半部份為主要展覽區;後半部份可作展覽、研討會、講座等用途。
塔石藝文館位於澳門荷蘭園大馬路95號,為一幢獨立、兩層高的大樓,與周邊同時期的建築物,組成別具特色的塔石區歷史建築群,是澳門法定文物建築之一。
該大樓建於20世紀20年代。土黃和赭紅兩色相間的外牆,配以木制百葉窗、貝殼形窗櫺和半柱式裝飾的羅馬拱形大門,正立面頂部兩角呈雉堞式的女兒牆和卷草紋飾的山花,使整座建築物呈現濃厚的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情。該大樓是典型的澳門貴族家庭住宅,分前後兩座,經改建後,將前後座連成一體,變成藝術展覽場地,並保留了室內原有的兩口古井。
地址:澳門荷蘭園大馬路95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免費入場
查詢:8988 4000 / info.ddav@icm.gov.mo
網站:
資料來源:文化局
澳門檔案館是根據1952年6月28日所頒布的第五號海外部立法條例設立,當時的名稱為澳門總檔案館,隸屬民政總局。1979年轉屬教育廳,改名歷史檔案館,並正式運作。1986年撥歸澳門文化學會(文化局前身)管轄至今。2016年更名為澳門檔案館。
澳門檔案館是澳門地區總檔案館,主要職責是收集、整理、保管及保護本地區具有歷史價值的檔案資源,並供社會大眾利用。現時,館內有檔案六萬餘案卷、圖像七萬多幅、書刊資料一萬餘冊,其載體以紙質為主。館藏最早的檔案,可追溯至1630年。
檔案館除接收政府部門移交的檔案,亦接收社團及個人所捐贈的檔案。澳門檔案館網站已開通在線查閱館藏檔案目錄及檔案文獻全文影像服務。
館址:澳門荷蘭園大馬路91-93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星期六(下午1時至6時) ;星期日及澳門公眾假期暫停開放
電話: 2859 2919
傳真: 2856 1495
電郵地址:info.am@icm.gov.mo
資料來源:文化局
饒宗頤教授是蜚聲國際、舉世公認的百科全書式大學者,素有“國學大師”之稱,更有“國寶”之譽。他“一身而兼三絕”,在文學、藝術、學術等多個領域均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貢獻,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巨擘。
饒宗頤教授與澳門因緣深厚,1980年代創辦澳門東亞大學研究院中國文史學部,為澳門文史學術研究耕耘播種,功德無量;又關心及支持本地文化事業,多次在澳舉辦書畫展覽,並慷慨捐贈書畫著作予澳門特區政府文博機構收藏,大師墨寶,流芳鏡海,夫子木鐸,響徹濠江。
澳門特區政府為此設立“饒宗頤學藝館”,常年於館內舉辦“中流自在心──饒宗頤教授捐贈書畫展”,讓公眾欣賞饒教授佳作;又闢圖書室,除收藏與饒教授相關的著作和圖錄供公眾閱覽外,又可作沙龍聚會之用。另有專題展廳及講堂,用以推廣中國文化和藝術,促進與國學研究相關的學術交流。“饒宗頤學藝館”之命名,乃為彰顯饒教授強調“學藝雙攜”、“學藝兼修”的治學志趣。
饒宗頤學藝館的成立,秉承澳門特區政府利用文物建築開設文化設施的保育方針。館址所在大樓原為民居住宅,於1921年落成,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1984年被列入澳門受保護文物清單。目前大樓外觀保存完整,其東南立面的拱廊裝飾華麗,當中的立柱、拱劵、拱心石,以及天花、圍欄的花飾紋線均精美細膩。
館址:澳門荷蘭園大馬路95號c-d座
網址:
電郵:ajti@icm.gov.mo
電話:2852 2523
傳真:2852 2536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5時30分停止進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入場費用:免費
資料來源:文化局
觀音蓮花苑位於皇朝區的一個人工小島上,以一長60米的堤道與孫逸仙大馬路相連。它的總高度為32米,青銅觀音像由約五十個部件組裝而成,高20米、重50吨,是觀音蓮花苑的象徵。
觀音像的臉容經精心設計,旨傳遞世界大同,民族和平共融的訊息。
觀音蓮花苑於1999年3月21日開幕,由葡萄牙建築師和雕塑家李潔蓮設計,同時也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以提倡人與人和文明間的相互尊重和友誼。
觀音,即觀世音, 是愛、憐憫和同情的菩薩,也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團結與和諧。
觀音像的底部是一個蓮座,環境清幽,供靜思、聆聽音樂和閱讀;穹頂的壁畫以老子、孔子、孟子和佛教的論著為題,由藝術家郭桓和琥茹創作。
蓮花苑的下層設有多功能的觀賞室,可容納50人,供舉辦小型音樂會、會議、電影欣賞和展覽等,讓到訪者感受片刻的和諧與平靜。現時也作為藝文釋放空間之一,可供公眾借用。
地址:澳門孫逸仙大馬路
電話:2875 1516
開放時間
觀音蓮花苑: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五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觀音蓮花苑戶外空間:07:00 – 23:00
票價 : 免費
網站:
資料來源:文化局
澳門的典當業歷史悠久,在本澳昔日的經濟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到了清末民初,當舖在澳門已經成行成市。
“德成按”是民國六年(1917年)開設的一間當舖,原是本澳富商高可寧的物業,是本澳現存結構較為完整的當舖建築。為保存澳門的歷史文化,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對“德成按”進行了維修整理,並設立典當業展示館。展示館於2003年3月21日揭幕,是本澳首個政府與民間合作的行業博物館。
“德成按”當舖由當樓和貨樓兩部分構成,其建築設計及內部陳設均具有民初時期中國當舖的基本模式和特點。通過參觀展示館內陳列的典當工具、票據和記錄,可以了解昔日典當業的操作模式和流程。
2004年9月,“德成按”典當業展示館榮獲“200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嘉許獎。
地址:澳門新馬路396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7時(6時30分停止入場),每月首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免費入場
網站:
電話:8988 4000
公眾導賞服務:周六下午3時至5時,另提供團體預約導賞服務。
附近之巴士路線:2, 3, 3a, 3x, 4, 5, 5ax, 6a, 8a, 10, 10a, 11, 18, 18a, 19, 21a, 26a, 33, 101x
資料來源:文化局
澳門茶文化館位於荷蘭園大馬路盧廉若公園內,於2005年6月1日啟用,建築面積1,076平方米,是澳門首座以茶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
中國是茶的搖籃、茶文化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份;澳門則是近代中國茶文化推廣至西方世界的最早門戶。可以說茶與澳門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遠於17世紀初期,澳門已成為中國向西方出口茶葉最重要的轉口港,茶葉轉口貿易地位顯赫,在中國茶葉傳播及貿易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茶文化亦伴隨着茶葉貿易而傳播歐、美乃至世界各地,並與各地文化融合,展現出新的世界茶文化格局。
作為茶葉走向世界的門戶,澳門留下大量珍貴的茶文化遺產,諸如茶詩、茶聯、茶畫、茶樓、茶莊、茶社、茶館、茶亭、茶商、茶人、茶藝以及茶俗等,林林總總,這些都為澳門小城增添無限的文化色彩。
澳門茶文化館原址為娛園(即現時的盧廉若公園)的一部分,後由著名建築師馬若龍統籌設計,以原西式建築的面貌為意念作重建,帶有強烈葡萄牙特色的外觀風格,配上中國色彩的瓦片屋頂,構造中西合璧,既有南歐風格,又與該區的葡式建築相配合。並與盧廉若公園內的中國園林景色互相輝映,突顯澳門在歷史上所擔當的中西文化融和角色。
澳門茶文化館自開館以來,以不同形式的短期和長期展覽,以及茶文化活動,展示澳門茶文化以至中西茶情,推廣世界茶文化知識和對茶文化的研究。
地址:澳門荷蘭園大馬路盧廉若公園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7時(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票價:免費入場
參觀/導賞:
網址:
查詢電話:8399 3645 / 8399 3646
傳真:(853) 8399 3648
資料來源:市政署
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位於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文化中心澳門藝術博物館旁。該館所在地原為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中葡政府進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的場館,該場館拆卸後,即成為澳門文化中心廣場的一部分。自二零零三年三月起,於原地點動工興建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二零零四年十月竣工,同年十二月正式開幕。
建立本館之目的,是為了紀念澳門回歸祖國此一世紀盛事,選擇澳門回歸五週年之際開幕,可謂意義重大。
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樓高三層,零層為陳列館入口大堂和行政部,一樓分別為回歸賀禮展覽廳和專題展覽廳,二樓則為演講廳。
回歸賀禮展覽廳,主要展示由中國國務院、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贈送澳門的回歸賀禮。專題展覽廳則用以舉辦各類型展覽,主題圍繞澳門歷史和本土文化生活史等。
在未來的日子,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除了長期展示回歸賀禮外,還將舉辦高質素的展覽,致力推動澳門的文化發展,提升澳門居民的文化生活素質,同時透過回歸賀禮的展示,增進澳門居民及海內外遊客對中國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認識。
地址: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澳門文化中心旁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下午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
免費開放
網址:
電 話:8504 1800
傳 真:8791 9815
資料來源:文化局
始建於1860年的崗頂劇院原名伯多祿五世劇院,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落成後各類音樂、歌舞節目的演出絡繹不絕,除劇場外,劇院當年還設有舞廳、閱書樓和桌球室,是昔日葡人社群聚會的重要場所。劇院亦曾租給澳門的電影商人播放電影,開設「馬蛟優等影畫戲院」,因而又有馬蛟戲院、崗頂戲院之稱。
崗頂劇院的建築及裝飾設計玲瓏精緻,洋溢著浪漫的氣息。這幢新古典希臘復興風格設計的建築物,既具有歐洲劇院當時奢華的設計風格,亦符合澳門本地的環境,建築外牆以綠色粉刷,間以白色的飾條,再配以墨綠色門窗及紅色屋頂,在崗頂前地的一片以黃色為主調的建築物之中顯得獨立鮮明但卻不失和諧。劇院設有前廳,高垂的古老水晶吊燈增添了神奇又濃厚的藝術氣氛。演出廳内,觀眾席呈蜆殼形排列,設置有276個座位,舒適又寬敞。劇院長廊有樓梯直達二樓月牙形的觀眾席。
與澳門社群共渡了百多年風雨的崗頂劇院,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之一,不但留下了昔日葡人在澳門休閒娛樂的足跡,至今其功能還延續下去,為澳門文化藝術活動提供一個優雅而極具特色的表演場地,是澳門表演藝術發展最悠久的見證物之一。
地址: 崗頂前地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逢周二休息)
網址:
資料來源:文化局
匯萃中西,貫穿古今
澳門樂團成立於1983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屬下的職業音樂表演團體,現已成為亞洲優秀的交響樂團,融匯中西文化,演繹古今經典,在澳門市民及海外聽眾音樂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樂團由2001年起擴建為雙管編制的管弦樂團,現今已發展成為60餘人的中小型樂團,由來自10多個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優秀青年音樂家組成。2008年由呂嘉接任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後,帶領樂團堅持以“音樂季”方式演出,每樂季舉行超過70場次不同系列的音樂會,全面及多元化地向觀眾展現古今中外音樂經典。
樂團經常與眾多國際知名音樂家、指揮家及藝術團體合作,包括克里斯提安.齊瑪曼、斯蒂芬.科瓦謝維奇、利奧尼達斯.卡瓦科斯、巴瑞.道格拉斯、伊萬.馬丁、傅聰、郎朗、李雲迪、張永宙、寧峰、丹尼爾.歐倫、意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費城交響樂團、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立陶宛國家歌劇院、韓國室內樂團等。樂團更經常獲邀到國內外進行巡迴演出,足跡遍及內地三十多個城市、葡萄牙、西班牙、美國及韓國等,樂團精緻細膩的演奏風格,獲外界一致好評,無疑彰顯出樂團作為澳門國際都市文化品牌的鮮明特色。
同時,樂團在音樂教育及社區推廣上不斷注入創意和活力,舉辦多套「愛音樂愛分享」系列音樂會,如《樂在圖書館》、《走進音樂世界》、《藝蕾初綻》等,實行親身步近校園、社區及弱勢社群,大大拓展古典音樂觀眾的層面,更為年輕音樂人才實現音樂夢想。
樂團網址:
地址:澳門塔石廣場塔石創意中心地庫二層
電話: 2853 0782
傳真: 2853 0666
電郵: moc@moc.com.mo
資料來源:文化局
澳門中樂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屬下的職業民族樂團,樂團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現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為國家一級指揮彭家鵬。
樂團一直致力於對外宣傳澳門,對內服務澳門;以擔當澳門政府的文化使者為己任,如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面向世界、面向中國內地,積極宣傳澳門為獨有的中西文化交融之地;而在澳門,深入社區、社團、學校、服務廣大市民;扎根澳門,用音樂做好藝術教育、藝術推廣、關懷慰問、世遺景點的宣傳等重要工作;每年都參與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的演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系列活動;全心把音樂帶到不同角落,提高澳門市民的文化素質;共創澳門文化永續之城。
澳門中樂團把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帶到海外。自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於葡萄牙第一次巡迴演出後,中樂團幾乎每年都到外地演出,更多次到葡萄牙各大城市舉行音樂會,又赴比利時、印度孟買、果亞等地演出,深受歡迎。二零一二年七月受邀赴葡萄牙巡演,在歐洲文化首都吉馬良斯、科英布拉、首都里斯本演出三場,中樂團為是次巡演量身訂造演出曲目,三場音樂會既包括中國傳統民樂作品,亦不乏極具葡萄牙風情之作,更有多首委約作品為海外首演,盡顯澳門音樂文化的特色;為慶祝中葡建交三十五週年,中樂團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再赴葡萄牙作巡迴演出,包括在里斯本聖加路士國家劇院廣場、錫土巴爾市露依莎.托迪劇院、托里韋德拉市托里韋德拉劇院以及科英布拉市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眼淚莊園舉行四場音樂會,配合大會主題及演出場地,中樂團展示了獨有的中西結合的民樂音韻。是次巡演,中樂團以“澳門文化大使”形象宣傳澳門的人文風情與音樂特色,四場音樂會吸引了大批觀衆到場欣賞,場面震撼。中樂團也應邀赴國內多個城市演出如: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中山、福州、廈門、泉州、蒲田、杭州、南京等等。作為澳門代表參與全國性多個大型紀念活動,包括「重慶文化藝術節」、「相約北京–二零零八奧運重大文化活動」、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向祖國匯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全國名家名劇系列展演」、二零一零上海世博、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二零一一年三月赴南京、天津參加推廣澳門週音樂會等。
澳門中樂團在澳門定期舉辦音樂會的同時,樂團也經常應邀參加本地大型活動的演出,包括在舉世矚目的澳門回歸祖國政權移交活動的葡方告別晚會上,與眾多中葡知名藝術家攜手合作演出;回歸當日在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的文藝大會上獻藝等,表達了澳門回到祖國懷抱的喜悅心情;每年都參與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的演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系列活動如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參與「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文藝晚會」擔任表演。
為了使澳門中樂團更好地執行澳門特區政府的文化政策,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藝術教育工作,文化局自二零零三年起,對中樂團進行了改革,聘請了著名指揮家彭家鵬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招聘全職樂師,並輔以兼職樂師,組成了一個聲部比較全面的樂團,隨著二零零四年六月首批青春、朝氣、技術全面的全職樂師加盟,標誌著澳門中樂團開始邁向更完善的藝術發展階段,加上近年澳門中樂團於網絡、各報章以及致函各大音樂院校公佈招聘新樂師,共收到來自內地、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區考生投考,經澳門中樂團藝術委員會嚴格的考核、評審後,挑選出民樂界精英加入,注入新血後的澳門中樂團演奏水平不斷提升,獲得了國內外音樂界的一致好評。
澳門中樂團演出節目包括有古典及現代的音樂作品。並探索和發展民族音樂的交響藝術;尤其注重演繹委約創作的、以澳門本土文化為元素的作品,將中西文化有機地融合一體,創作曲目新穎優美,獨樹一幟。回歸前,由澳門中樂團首演的委約作品有:作曲家何占豪作曲及指揮的《別亦難》、劉文金的《太行印象》、徐景新的《一江春水》、程大兆的《陝北四章》、關廼忠為葡萄牙結他與中樂團而寫的《澳門狂想曲》,以及白世門的《澳門狂想曲》。回歸後,中樂團成功獲得十幾首委約作品,其中關廼忠的組曲《魅力大辮子》、趙季平的《澳門印象》、唐建平的《澳門詩篇》、李濱揚的《澳門隨想曲》等都已成為澳門中樂團的保留曲目,灌錄成cd。
澳門中樂團與眾多獨奏、獨唱家合作:羅乃新、石叔誠、余其偉、閔惠芬、劉德海、黃安源、rão kyao、dulce pontes、rui veloso、luís represas、姜克美、王國潼、宋飛、胡松華、張也、吳雁澤、戴亞、曲比阿烏、馬向華、張高翔、陳佐輝、唐俊喬、嚴潔敏、趙家珍、郭雅志、郭鳳女、孔祥東、pedro jóia、pedro caldeira cabral、葉麗儀、katia guerreiro、ala dos namorados、于紅梅、徐小鳳、于魁智、鄭少秋、甄妮、鄧建棟、李傳韻、殷承宗、張強、陳潔麗、黃偉麟、soler、加路士.嘉模、custódio castelo、林子祥、孔朝輝、陳軍、呂微等。
曾與澳門中樂團合作的指揮家計有黃建偉(首任音樂總監)、王正平、何占豪、顧立民、顧冠仁、王甫建、黃曉飛、王永吉、胡炳旭、閻惠昌、關廼忠、朴東生、卞祖善、劉文金、陳燮陽、張列、陳能濟、洪俠等。
樂團網址:
地址:澳門塔石廣場塔石創意中心地庫二層
電話: (853) 8988 4101
傳真: (853) 2852 3660
電郵:
資料來源:文化局